遗产风波只是撕开企业创伤的一个诱因配资官网查询, 渡劫的也不止娃哈哈一家
2024 年 2 月,79 岁的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猝然离世,女儿宗馥莉接过董事长一职。这本该是一场平稳的代际交接,却在几个月后被"私生子争产"的传闻搅成浑水。
尽管相关当事人并未对外发声,但无法止息的舆论还是像一根针,刺入了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敏感神经,让藏在股权协议和接班宣言背后的家族暗涌,再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01
宗庆后留下的 55% 娃哈哈股权,名义上由过去大家公认的"独女"宗馥莉继承,但这家企业的股权图谱绝对不简单——杭州国资持股 20%,剩余股份由员工持股平台分散持有。《21 世纪经济报道》曾分析,这种"家族控股 + 多元制衡"的结构本是为稳定设计,却可能因继承权争议成为隐患。
按照《继承法》,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如果传闻属实,宗庆后未公开的继承人可能要求分割股权。55% 的股权如果被拆分,不仅会动摇宗馥莉的控制权,还有可能让国资与员工持股平台的话语权被动提升,彻底打破企业管理权的微妙平衡。
自从 2021 年逐步接手娃哈哈后,宗馥莉推行的数字化营销、包装年轻化等改革已引发老臣不满。有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部分伴随宗庆后创业的高管认为她"脱离实业根基"。倘若再叠加家族继承权纠纷,她的改革可能陷入"外有市场质疑,内有家族掣肘"的两难境地。
这样的困境并非娃哈哈独有,家族企业的股权往往裹挟着复杂的利益和情感关系,一代创始人在世时能靠权威压制矛盾,而一旦权力出现真空,暗处的股权瑕疵、继承协议漏洞就会成为导火索。
02
在中国家族企业的接班史中,成功案例属实寥寥,企二代们似乎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农夫山泉采用的是"父子共治"模式,钟睒睒通过复杂的信托架构牢牢掌控决策权,儿子钟墅子仅负责品牌年轻化等边缘业务。这种"核心不动、外围试水"的策略规避了两代人的直接冲突,却让市场质疑:当钟睒睒彻底放权时,缺乏核心历练的钟墅子能否驾驭这家年营收超 300 亿的企业?
海鑫钢铁的悲剧是个反面案例,李兆会 2003 年接班时,海鑫是山西第二大钢铁企业,但这位留洋归来的"少东家"更热衷于金融投资,短短十年就让企业从盈利走向破产。事后复盘可见,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能力问题,家族未建立权力过渡机制,让缺乏行业经验的继承人直接掌控全局,本身就是巨大风险。
相对平稳的新希望案例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刘畅 2013 年接班时,刘永好为她配备了以陈春花为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形成"家族控股 + 专业管理"的平衡。这种模式下,刘畅专注战略方向,职业经理人负责落地执行,既保住了家族控制权,又避免了外行指挥内行。
碧桂园杨惠妍的处境则凸显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她接班时恰逢房地产行业下行,需要紧急转型为"救火队长",债务重组、战略收缩成了生死考验。这也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二代接班不仅要过家族关,更要闯过行业周期、政策调整的外部关。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接班不是权力交接仪式,而是对"股权设计、能力匹配、环境适应"的综合考验。一代创始人能靠勇气打天下,二代却必须靠体系守天下。
03
家族企业传承的难题,背后原因千丝万缕,但万变不离其宗。
理念鸿沟是最明显的冲突。老一辈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风相对保守。比如宗庆后坚持"不搞金融、不炒房地产",把饮料主业做到年营收超 500 亿。而二代成长于资本活跃时代,更倾向于快速迭代、弯道超车。宗馥莉曾直言"娃哈哈需要互联网思维",这种分歧背后,是两代人对企业存续逻辑的不同理解。
家族内耗的因素也不容回避。当创始人有多个子女时,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就成了难题。有的企业采用平均分配,结果导致谁都想说了算,谁又都负不了责;有的指定单一继承人,结果引发其他子女暗中对抗。某家电企业老板曾无奈透露,他让长子接班后,次子联合外戚在供应链上另起炉灶,成了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现实中的豪门恩怨,有时候比港剧还精彩。
此外,因能力断层导致接班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企二代普遍拥有名校学历,但行业经验无法速成。制造业需要懂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零售业需要懂消费者心理、渠道博弈,这些隐性知识只能靠时间沉淀。有调查显示,60% 的二代接班后,在第一年都会遭遇"决策失误",根源就是对行业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
再有,环境剧变也可能让传承受阻。父辈创业时面对的是增量市场,只要敢闯就能成功;而二代接手的是存量竞争,数字化转型、碳中和、全球化退潮等新变量层出不穷。娃哈哈需要应对元气森林等新品牌的冲击,碧桂园要适应"房住不炒"的政策,这些挑战都是父辈未曾经历的。
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让传承变成了一道综合大题,解决单一问题没用,必须全盘设计。
04
家族企业的传承,本质是建立可复制的成功机制,而不是依赖个人英雄主义。
在这方面,香港富豪李嘉诚颇有心得,他提前规划传承路线,在李泽钜、李泽楷 30 岁时就开始安排轮岗,明确"长子掌实业、次子管投资"的分工,并通过信托架构锁定股权,避免继承纠纷。
还有一些企业选择家族委员会负责股权分配等家族事务,企业董事会则专注战略决策、职业经理人任免等经营事务。方太集团就是这种模式,茅理翔家族通过股东会掌控方向,职业经理人负责日常运营,既保证了家族贯彻管理理念,又不影响企业效率。
系统化培养接班人需要循序渐进,尽量避免让二代直接空降高管岗位,应让其先在生产、销售等一线部门积累经验,再参与中层管理,最后进入决策层。美的集团何享健培养何剑锋用了 15 年,让从子公司做起,经历多个岗位历练后才逐步接手核心业务,这种"慢火炖"反而比"急火烤"更有效。
插句题外话,2020 年 6 月 14 日,78 岁的何享健在佛山家中遭到 5 名匪徒入室劫持。匪徒索要 1 亿元赎金,何剑锋趁乱跳入别墅旁的河里,游泳约 1 小时到对岸报警。警方接报后迅速包围现场,次日清晨成功解救何享健,无人员伤亡,5 名嫌疑人全部落网。何享健当时身家达 1719 亿元,为全球第 36 富豪。这次生死考验,也足以验证何享健与何剑锋的父子情深。
企二代的优势在于对新趋势的敏感度,适合创新业务。娃哈哈近年推出的 AD 钙奶盲盒、直播电商等尝试,正是宗馥莉发挥优势的体现。对年轻人来说,试错机制格外重要,这样才能让创新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既不脱离实业根基,又能抓住新机遇。
05
宗庆后遗产风波的价值,在于它撕开了家族企业传承的面纱。这些企业不仅是家族的财富,更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民营企业贡献了 60% 的 GDP、80% 的就业,其传承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民营经济的活力。
第一代企业家靠勇气和时代机遇创造了奇迹,而二代面临的考题更复杂,他们不仅要守住家业,更要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新战场开疆拓土。这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子承父业,而是建立超越个人的制度、文化和能力体系。
真正成功的传承不是让二代成为"另一个一代",而是让企业能在代际更替中配资官网查询,始终跟上时代的脚步。这道题,中国的家族企业还在作答中。
易云达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