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为我们白酒行业代言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白酒现在真的不容易。"
珍酒董事长吴向东成了酒圈新晋"网红"。
现年 58 岁的吴向东,已是白酒行业炙手可热的人物,手里攥着李渡、珍酒、湘窖等多个白酒品牌,坐拥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 2019 年上市的华致酒行;另一家是登陆港交所的"港股白酒第一股"珍酒李渡。
如今,白酒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吴向东在个人视频号为行业发声:"我要为我们白酒行业代言,白酒现在真的不容易。"他坚信珍酒能通过创新转型在竞争中突围。
在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珍酒李渡(06979.HK 简称"珍酒")的业绩也面临波动。2024 年公司营收同比微增 0.52%;净利润却同比下滑 43.12%。
公司面临核心品牌增长乏力、价格体系承压、产能扩张与存货高企等诸难题,引发市场普遍关注。
有"港股白酒第一股"的珍酒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其未来发展又将如何?
艰难的高端化之路
珍酒李渡成立于 2021 年 9 月,于 2023 年 4 月在港交所上市,致力提供以酱香型为主的次高端白酒产品。
从研发"年轻化产品"到尝试新生代代言人,白酒企业们在行业性考验面前努力寻突围之法。
今年 6 月中旬,珍酒李渡集团发布视频官宣,珍酒李渡携手"华为二公主"姚安娜担任白酒"申遗大使",开启白酒申遗新征程。
(图源:牛刀财经)
公司目前经营珍酒、李渡、湘窖和开口笑四大品牌。董事长吴向东曾多次表明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并表示要坚定不移向"世界一流酿酒企业"迈进。
珍酒一直将高端化转型视为重要战略方向。
为推进这一战略,公司从优化高档酒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到为发展珍酒的主力单品"珍三十"而单独成立了珍三十事业部,其在高端化上不可谓不努力。
在产品布局与营销策略上,公司推出了珍三十、李渡 1308、李渡 1955 等高价产品,并辅以"国之珍宴""圣地之旅"等体验式营销活动,旨在提升品牌的高度与影响力。
然而,从 2024 年的业绩表现来看,其高端化战略成效并不显著。
财报显示,2024 年,珍酒的高端产品营收 17.09 亿元,同比下滑 10.82%,占总营收比例降至 24.2%。
相比之下,次高端产品营收 29.95 亿元,同比增长 8.77%,营收占比达 42.4%;中端及以下产品营收 23.63 亿元,同比微增 0.87%,营收占比为 33.4%。次高端和中低端产品依然是公司营收的主力军。
(图源:公司年报)
并且,珍酒核心单品正面临困境。
珍十五、珍三十出现了严重的价格倒挂。例如,珍十五建议零售价在 500 元以上,但"今日酒价"公众号显示的价格仅为 275 元。
(图源:今日酒价公众号)
价格倒挂对珍酒的品牌形象和市场销售均造成了不利影响。
李渡品牌在千元价位带产品难以突破茅台等品牌的壁垒。即便公司推出万元级"珍五十",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贡献。
超高端产品在白酒行业的成功需要历史积淀与稀缺性背书,珍酒的品牌力尚未达到这一水平,品牌升级仍面临较大阻力。
为应对价格倒挂问题,珍酒采取控货保价措施,如暂停接收珍十五销售订单、削减珍三十支线产品、调整珍三十为流通渠道投放主力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毛利率,2024 年珍酒毛利率微升至 58.6%,但也导致销量与营收同步下降。
白酒高端化除了需要产品和价格支撑,还需要文化沉淀、全国化品牌能力。
珍酒李渡目前仍以"地方领先品牌"为主,短期内撼动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全国性龙头的格局较难。
东吴证券在研报中给出的风险提示中就提到,次高端价格及费用竞争加剧,渠道库存消化不及预期等。
5 月 14 日,在《人民日报》刊发的吴向东署名文章《坚守传统工艺 提升产品品质》中,其强调了以"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他指出,面对白酒行业的周期波动,企业应坚定信心、苦练内功,重点提升这三方面的能力。
营收增长速度放缓
珍酒的业绩表现面临挑战。
财报显示,公司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70.67 亿元,同比仅微增 0.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13.24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43.12%。此种营收几乎停滞、净利润暴跌情况为公司 2021 年快速扩张以来首次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下半年,珍酒的营收同比下滑 16.43%,上年同期该数据还为 25.62%。在白酒板块整体需求承压的背景下,显出公司增长几乎陷入停滞。
(图源:公司年报)
珍酒宣称 2024 年"经调整净利润"增长 3.3%,非经常性损益调整所起到的对利润表的"粉饰"效果。仍终究掩盖其归母净利润同比骤降 43.1% 降至 13.24 亿元的严峻现实。
具体来看,核心产品表现不佳是营收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珍酒旗下的珍酒、李渡、湘窖、开口笑四大品牌中珍酒营收贡献超六成,是公司的第一增长引擎。
但 2024 年珍酒营收 44.79 亿元,同比下降 2.3%,占总营收比重由 65.2% 下滑至 63.4%,且销量连续四年下滑。湘窖和开口笑营收分别下滑 3.7% 和 12.3%,李渡成为唯一亮点,营收同比增长 18.3% 至 13.13 亿元,但吨价下降 5.5%、毛利率下 1.6 个百分点。
(图源:公司年报)
费用增长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财报显示,珍酒 2024 年销售及经销开支为 16.11 亿元,占营收比重达 22.8%,虽同比减少 0.95%,但相较于 2020 年的 4.03 亿元仍有明显提升。
同期,珍酒的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192% 至 0.13 亿元,行政开支费用同比增加 24% 至 5.76 亿元,导致经营利润率较 2023 年净下滑超 3 个百分点至约 27%。公司解释行政费用增加是因折旧摊销及管理、研发投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其在账面有 57 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情况,因因银行借款增加致财务费用大涨,情况有些费解。
(图源:公司年报)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2024 年珍酒的股权激励费用高达 3.53 亿元。
这一费用源于 2023 年第四季度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该计划向 718 名核心员工定向发行了 1.17 亿股激励股份。
此举虽有助于激励员工,但已经显著拖累了公司利润。
对于公司业绩,董事长吴向东表现异常坚定。
其在 2 月底举行的贵州珍酒 50 周年庆典暨经销商大会上曾表示:"白酒行业很奇怪,赚几年钱,就会下行几年,我都经历了五六次了,习以为常。"
坚持产能扩张的决心
一直以来,珍酒对产能扩张极为重视。
自 2009 年改制后,公司已累计投入超 120 亿元用于增产扩能。
到了 2024 年下沙季,珍酒新增投产 3000 吨,总投产量达 4.4 万吨,优质基酒储备量超过 10 万吨,产能规模稳居贵州酒企前三。
按照珍酒的规划,"十四五"末产能将达到 5 万吨,"十五五"期间更将进一步提升至 10 万吨,储酒量预计达到 40 万吨。
在当前行业消费量增速至 5% 背景下,更像是在就、一场颇具危险的"产能赌博"。
( 图源 : 媒体报道 )
当前,酱酒行业的形势并不乐观。
在贵州省白酒企业商会年会上公布的 2024 酱酒行业数据显示,中国酱酒产能约 65 万千升,同比下降 13.33%,这是酱酒热以来首次下降,主销产品价格带也在回落。
《2024 - 2025 年度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 - 2025 年生产季,我国酱酒整体产能较去年下沙季减少 10 万吨左右,头部酱酒企业加上业外部分产业资本整体增产约 5 万吨,但仁怀等主产区地方主流酱酒企业和中小酱酒企业共计减产停产超过 15 万吨。
珍酒的库存问题同样不乐观。
财报显示,2024 年末公司存货达 75.03 亿元,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 855 天,远超同行,价格倒挂频发,如珍十五、珍三十实际成交价远低于官方建议价,影响品牌形象和经销商积极性。
(图源:公司年报)
渠道方面,珍酒的经销商总数增长,但单店平均营收下降,渠道质量下滑。
2022 年至 2024 年,经销合作伙伴从 2678 家增至 3204 家,体验店和零售商数量也有所增加,总体从 6618 家增至 7635 家,可营收年均增速却从 56% 暴跌至 0.5%。
公司提出的优化渠道结构策略,若缺乏系统支撑,可能难以取得实效。
此外,珍酒高管薪酬与绩效脱节,颜涛、朱琳、罗永红三位执行董事 2024 年的年薪均超过千万,分别为 1538.8 万元、1180.4 万元、1180.2 万元。"创二代"吴其融将出任执行董事,其治理能力有待检验。
(图源:公司年报)
吴向东在 1024 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不追求短期激进增长,不会"以量换价"。
公司将通过差异化产品和区域深耕巩固优势,并注重经销商质量和库存管理,等待行业回暖的结构性机会。
未来,珍酒需在长期主义和市场动态间找到平衡。若公司无法通过产品创新、品牌重塑与市场稳控突破困境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将难续辉煌。
易云达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